珍珠女 法国 柯罗
此幅画是柯罗晚年的精心之作。从画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构图安排与处理手法,都受了达·芬奇的影响。然而不同的是画家笔下的女性是沉静的,眉黛间微露淡淡的忧思之感。她的魅力在于心底的善良、灵魂的纯洁和富于内涵的性格特征。这幅肖像画的另一优点是画家对色调的处理。画家用色调古雅的服饰和背景来衬托少女的青春之美,同时给人以浑厚、沉着之感。
《头戴珍珠的女郎》(作于1868~1870年间,约70×55厘米,现藏巴黎卢浮宫)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,它描绘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“花环”的青年女子。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子,观众把这个影子误认作珍珠。这虽是一个错觉,却包含着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。《头戴珍珠的女郎》在卢浮宫展出时,是与安格尔的《土耳其浴室》并排的,观众非常清晰地比较出两者的艺术观念的差别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柯罗笔下妇女的表情,都有一个共同性,即是凝视与沉思性,缺少笑容,说明画家中是在追求某种讨好人的表面效果。模特儿按照画家指定的意大利民间服饰来进行打扮。此外,这幅肖像标志着柯罗在人物画上的风格的衡定统一性,那就是始终以和谐和完整的艺术形象,使画面产生诗一般清新、浓郁的气氛,也如他的风景画那样。
让-巴蒂斯特-卡米耶·柯罗(1796~1875)是19世纪杰出的法国画家。他的风景画打破了当时学院派的沉闷画风,直接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,作品具有独特的抒情意味和丰富、浪漫的想像力。他曾经遍游意大利、英国、荷兰、瑞士等地,描绘了各种自然风光。他把人物放在风景画中,使画面增添了无穷的生趣。
柯罗不仅热爱大自然,常常面对它而自我陶醉,而且也极擅画人物。尤其是他笔下的少女(以及一部分裸体)形象,具有一种与自然格调相对应的朴素而清新的美感。比较著名的女性肖像画如这里要欣赏的三幅:《读书间歇的女人》、 《阿戈斯蒂娜》、《头戴珍珠的女郎》,此外,还有《弹曼陀铃的女郎》(18 50~1855年作)、《蓝衣少妇》(1874年作)和一些野外裸体画《梳妆》(1859年作)、《狄安娜之浴》、《维纳斯出浴》等等。这些肖像和裸体女性像,都是画家以真实人物为模物儿的,然而裸体画,则喜欢冠以神话标题。他画的女性肖像并不娇美。在他1866年身体不佳的时期,他画室里所雇请的女模物儿尽是些穆夫塔尔街上的“意大利女人”或蒙马特尔时装店的女工。这些女性平时较为粗俗,可是搬进柯罗的画面以后,她们就不再显现本来的秉性了,而变成了女祭司、女水神、缪斯、维纳斯之类,或者是一些颇富思想、含情脉脉的大家闺秀了。
其次,柯罗面对模物儿从不要求对象纹丝不动地为他作一种固定的姿势。一位研究柯罗艺术的同时代评论家莱蒙·布耶说:“柯罗一生爱画摆动的树叶和‘活动的模特’。他从来不照搬照抄,冷漠地把自己的心思花在对模特儿的笔头加工上。他一贯热望‘表现生活’,更确切地说,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幻想。”巴比松画家杜彼尼有一个孩子,惯于在摆模特儿时动来动去,又唱又笑。有人制止他,柯罗却反对,他说:“我正好需要这样。我不是那种在艺术作品中追求貌似的人。我的目的是表现生活。我需要活动的模特儿。”
三等车厢
三等车厢 法国 杜米埃
《三等车厢》是画家多次描绘过的题材,画面中前排坐着满脸皱纹的老人,抱着小孩子的中年妇女,还有一个瞌睡的孩子。在他们身后的是不同身份的男女乘客,拥拥挤挤,光线只能从小窗口照射进来,照在那些疲惫不堪的旅客们的脸上。这是一群呆板、麻木无表情的面孔,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苦难经历,但此刻却共乘三等车厢。画家以稳定的构图、沉着的设色、遒劲有力的线条,把绘图的主题强有力地揭示给观众。
奥勒立·杜米埃(1808~1879)是法国进步的现实主义画家。出身于马赛的玻璃工人家庭,少时随其父到巴黎谋生,曾为书店学徒,通过自学养成画生活速写和记忆画的习惯。从1830年起参加法国左翼报刊的漫画工作。油画创作多以劳动人民和卖艺人的生活,以及他喜欢的文学作品为题材,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,结合遒劲的线条,来突出人物形象,画风粗犷泼辣,富有独创性。
SOURCE
1.图片:《西方美术史》
2.部分文字:网络
end
喜欢 请戳一戳 在看注:图文来自网络,仅为交流分享,侵删。
投稿邮箱:wxmeishu@foxmail.com
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:
如果你是 艺术家 ?
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!
如果你是 艺术爱好者 ?
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、见解!
如果你是 艺术机构 ?
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 术家!
关键词: